• 参加“中国工商领袖论坛”有感

  • 您身边如果有新闻或希望我们协助发布消息
    请投递到我们的联系电邮 contact@huasing.org .
  • 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和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举办的“中国工商领袖论坛”10月11日在新加坡新达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中国工商领袖论坛” 是[环球企都@新加坡]国际商贸大会最主要的华语活动项目,在这个重量级的峰会中,中国企业的驱动者分享了他们对中国企业及各国企业该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影响力及巨大的经济推动力的见解。论坛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迅猛崛起和海外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经验,以及推行“中国企业走出去”政策以来,中外企业携手开拓全球市场、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的丰硕成果和中国企业家的风采,将进一步促进各国工商领袖与精英与中国企业的联系,分享经验,砌磋创意,扩大国际商业网络,发掘商机,增加合作伙伴以求共同进步。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云为本届论坛致词,中资企业协会会长陈久霖也在会上发言。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周中枢、中远控股(新加坡)总裁季海生等就中资企业发展与跨国经营的主题发表了演讲。

    华新网友杨华在参加这次论坛之后感触颇多,写下了以下这段“参加‘中国工商领袖论坛’有感”,以求和大家共享。

    参加“中国工商领袖论坛”有感

    作为“环球企都@新加坡”这一盛大活动的一项主要组成部分,很多著名企业家,包括国企、中资、民企和一些新加坡本地的大集团的总裁们,都莅临了本次论坛。在论坛上,各位总裁们对中资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如何走出去,以及如何在国际化大潮中发展和壮大自己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同时他们也毫无保留地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在经营各自企业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作为一名有意从事于经营管理行业的青年,参加这次盛会是使我受益不浅,其中的一些经营管理理念和做人处世的哲理也将令我终身受用。以下几点是我在参加了这次活动以后的一些收获和启发,希望能和各位分享和交流:

    1.企业要发展,主业要清晰

    如何才能把一个企业做强做大,一直是困扰很多创业者甚至企业家们的问题。中远控股总裁季海生先生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那就是“主业要清晰,有核心主业”。是的,从中远控股的成功经营中,我们也能够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从1993年中远在新加坡买壳上市到今天的成功,中远的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受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远公司很多业务都陷入了困境。对公司的核心业务进行重组,剥离同航运无关的业务,同时大力投资自己专业的船运和修船等业务,使公司经营效益显著提高。公司的市值也从98年的5000万新元增加到了2004年10月的11.88亿新元,为股东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也同样也是一个对自己主业进行重组而成功的公司。

    但是反观很多国内的企业,盲目的进行和自己主业无关的投资,最后有连主业也陪进去的,就象当年的“巨人集团”。身为中国当年“巨、大、中、华”四家通讯设备制造公司之首的巨人集团,由于巨资投入自己并不是很熟悉的房地产行业,对国家有意进行“收缩银根”的政策没有预见性,结果巨人到地,实在可惜。而当时排末尾的“华为通讯集团”坚持发展自己的主业,进行大力的技术投资,建研发中心。如今,华为通讯集团已经成为中国通讯行业的老大,年收入几百亿人民币,而且还在快速的发展中。在世界通讯设备市场上已经让象思科、西门子等大跨国集团公司相当的头痛了。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厦华集团”,当年在“厦华”电视机在中国也是有很大的名气和一定市场占有率的,在90年代末,公司开展多项经营,大力投资于电脑、手机等技术的研发和生产,结果使集团背上沉重的包袱,一度连续亏损。最后不得不在2001年,也就是中国手机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把自己苦心研发的手机技术和手机生产牌照卖给联想集团。当时的“壮士断臂”,是何等的凄惨和无可奈何。重新回归电视机主业的厦华集团,凭借其多年的技术和市场的积累,起死回生。据2004年3季度的统计分析,厦华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的老大。

    依季先生的观点,对我们经营的主业,我们有长期的经验和人才的积累,知道其优势和劣势,也就能够比投资其他行业的风险来的小,成功的机会更大。一定要把自己的主业做精,做强,做大才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面对国际化的激励竞争,才能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正确认识国企的现状和其所面对问题

    在论坛交流的时候,记得有一位来自宝钢集团的朋友想请中国“正泰集团”总裁南存辉先生为国企“把把脉”。当时南先生回答到,“国有企业除了产权和分配问题以外,其他的不是什么问题。民营企业有很多还要向国企学习的。”南先生的这一席话使我对国有企业的问题有了一个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在其潜意识中形成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凡是国有企业的都是差的,要打破的;只有私有化才能救国企。”把国有企业贬低得一无是处,成了垄断的代名词,这是错误的。按照南先生的观点,国有企业的很多制度都是很好的,也是一直以来都做的不错的,比如技术积累,保密制度,人才阶梯培养和长远的战略计划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民营企业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也是因为有这些国企,才能抵抗来自具有强大的技术和资金优势的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来保持国家经济健康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产权和分配制度一直来都是困扰这国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副总裁周中枢先生的发言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国企一直都在产权和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改革。现在在分配制度上面已经没有太多的问题,在产权方面,国资委和发改委已经对国有企业的二级企业进行放权了,不过中央直属企业由于涉及到关于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部署等的问题,现在还不能放。但是对于一些向海尔,长虹的国企,如何改革呢?这是一个现在国内讨论得很多的问题,这也使得朗咸平先生成为了众矢之的。国有企业的“掌舵人”到底应该得到多少,怎么样的回报他们才满意呢?他们老是会说,当年我来的时候这个企业如何如何,要不是有我,能有今天的成绩?问的好,老总们是应该拿到一些回报,但是我想他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这个企业,没有国家的扶持,你们现在会是怎么样?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跟着起哄。我的观点是,做为国有资产的行为人,他们就象国家请来的资产管理者,本来就有确保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同时他们怎么多年来得到的收入和待遇,也是符合当时国情的,是要比普通员工们高出一大截的。不能要收入的时候就和民营、外资比,要知道人家都是冒着很大的风险来经营自己的企业的,没有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时时刻刻都会有倾家荡产的时候。做为国企的领导人,靠这国家的资金和政策来经营企业,失败了最多就是换一个企业来干,成功了确来邀功,这是很不对的。

    以本人的观点,对国企不宜实施MBO。就象朗咸平先生说的,对国企实施MBO一定会造成国有资产大量的流失,管理层用从企业挪用或者借贷来的钱来收购企业,再用企业的钱去还债,使用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来吞并优质国有资产,这种例子在中国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同时这种做法也会大量的滋生腐败,产生官商勾结吞并国有资产,进一步加剧国内的贫富差距,造成社会局势的动荡,于国于民都不利。但是让管理层持股,用以激励和留住人才是不能不做的。我的看法是面对管理层实行发行一定量的优先股,价格不低于净资产。这样可以慢慢稀释国有股权而不产生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可以实施股份期权来激励经营者,近一步稀释国有股权。对于一些前景良好的行业或者公司,当国有股权稀释到一定的程度时,不再对国有股权举行稀释,以保证国有资产有良好的投资受益。国家,管理层和员工共同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

    3.做企业是做事与做人的协调

    做企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说你有技术和资金就能够做的好的,关键是靠人才。但是在人才流动性很强的社会里,如何能够在充分发挥人才的同时,能够留住人才确实是一门学问。所以我说做企业是做事与做人的协调,是因为我们首先要做好人,才能做好事业。

    中远控股总裁季海生先生的说,他能够做到在他每个员工生日的时候亲自给他们写一张贺卡放到他们的桌子上,哪位员工家庭里有什么红白喜事公司一定能出面主持。这样,员工们才会给你卖力的工作,才会对公司有很好的忠诚度。中远控股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和他们员工努力的工作,以及公司管理层的高瞻远瞩和正确的决策是分不开的,但是季总这种亲切的管理风格,做人做事相协调的管理手法也是相当的重要的。

    对国企是如此,那么这对民营企业是更加的重要。为什么?国企的领导人大家不满意可以换一个,直到换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但是民营企业怎么办?老总是不能换的,因为公司企业都是他的,难道要把不满意的员工都换掉?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总们都是深愔此道,能够把做人和做事业很好的结合起来。但是也有很多有暴发户的心态,以为“老子是成功人士,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看他们以后一定是会失败的。那最近讨论的比较多的“远大集团”来说吧。凭借哥哥张跃3万元的投资和弟弟张剑的直燃机技术,兄弟两开创了一个“远大”的奇迹,现在占据全球直燃机中央空调市场70%的份额,每年销售收入超百亿,是在中国第一个购买私人直升机和商务飞机的公司。但是在其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确传出了兄弟俩不和,拆分企业的消息,现在兄弟俩已是行同陌路了。兄弟俩都不能相互好好信任和合作,那有怎么能与那些靠金钱联系起来的员工们建立起相互信任和相互合作呢?同时,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他们员工的抱怨,比如说他们和公司说谈的待遇达不到、公司干涉到个人的事务,比如同事间不准谈恋爱,结婚、离婚等都要打报告待公司批准等等,否则一律辞退。我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经营理念,把他们的员工当什么,企业的奴隶?市政府要在其厂区内的一座小山上修建一个电线塔,他们以妨碍经营为由阻工半年。最后市委书记出面协调,他们还是不同意,并威胁把总部迁至北京。不久以后,远大总部就迁至了北京。不知道他把自己当什么,皇帝?

    “财聚人散”,又一个使我受益良多的理念,这是出自卓越集团总裁陆豪先生的演说。做投资集团的陆先生,被业界称之为“儒商”。顾名思义,是具有儒家思想的商人。陆先生有一套自己的处世用人经验。财聚人散就是其一,一个人要是太关注自己的财富,而不与其他人,特别是自己的合作伙伴来分享成果,到最后很可能是自己有了钱,财聚了;但是周围的人都走光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人散了。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语汇,但是我们大家想想,确有是不容易做到。那么要如何才能发挥人才,如何才能留住人才呢?陆先生认为,首先进来的员工是领薪水的,而后,可以把有才能的员工提拔到一定的职位。当他在中国职位做的不错时,可以把这个项目交由他管理,给予股份,共同经营,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同时陆先生也提出了“不为我所有,只为我所用”的等理念,我认为这些对于我们以后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如何分配利益,如何如他人合作都是很好的信条。这些理念不仅包含了陆先生多年经商的心得,也包括了他的人生哲学,也是值得我们仔细的咀嚼与体会。做事与做人是分不开的,做一个好人并不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但是要做好一番事业,一定得先学会如何做好人。

    最后,我引用季海生先生的话来结束这篇感想。大家共勉之。
    “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

    杨华
    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

今日热帖

最新10贴(L)

最新10贴(R)

Powered by huasing.org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9-2009 www.huasing.org online services.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studio.huasing.org.
Welcome to join us!